新闻动态

绿色供应链2018年上海高峰论坛今举行

* 来源 : 中国环境报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18-03-20 * 浏览 : 270

    今天,绿色消费,美丽中国——绿色供应链2018年上海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论坛由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美国环保协会联合主办。

 

    论坛上,来自各个行业的23个企业案例获得了2017年度绿色供应链优秀案例奖,2个案例获得了2017年度绿色供应链行业先锋奖。企业代表还围绕消费领域的“衣、用、住、行、购”等几个环节,展示他们的优秀案例,分享先进经验和做法,为进一步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提供借鉴和参考。

    会上,“绿色衣链”上海站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联合各方力量解决服装行业废旧衣物的回收难、处置难问题。此外,复旦大学环境经济中心介绍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公开白皮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发展。在今年企业提交的案例中,很多项目切实地将绿色发展理念付诸实践,到达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例如,菜鸟网络发起了大规模物流环保行动"绿动计划",通过绿色包裹、绿色配送、绿色回收和绿色智能,致力于减少中国快递行业的碳排放和资源浪费;缘源公司积极探索废旧服装实现资源化、无害化、高值化再利用的技术和市场,努力实现“旧衣零抛弃”物尽其用的目标;复星医药发布绿色供应商管理基本准则,建立了供应商评估体系,并在成员企业开展绿色供应商评估体系培训与在线评估;上汽大众专项推进30家供应商通过增加环保设备投入、逐步淘汰老旧工厂、执行更严的排放标准等方法,有效降低污染排放等。

    上海是全国消费规模最大的城市,也是绿色消费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在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过程中,上海将致力于打造国际消费城市,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努力从消费端向产业链传递,进一步推动绿色生产和产业可持续发展。2013年起,上海已试点一系列创新性环境管理措施,先后推出了“100+企业绿色链动计划”和“绿享计划”,启动了绿色供应链综合信息平台,鼓励广大企业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工作得到本市及全国众多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形成了强大的行业和上下游覆盖能力。目前,上海正着力于解决消费领域绿色供应链建设的难点,并在相关行业典型企业中开展了试点工作,旨在摸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

 

2、两部委发布《射线装置分类》 安检用X射线装置不会造成人体放射损伤

当下,射线装置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安检仪器辐射是否安全、医用X射线对人体是否有危害等都是公众极为关心的问题。近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并发布了新版《射线装置分类》(以下简称《分类》),对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

    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分类》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

    Ⅰ类射线装置事故时短时间照射可以使受到照射的人员产生严重放射损伤,其安全与防护要求高;Ⅱ类射线装置事故时可以使受到照射的人员产生较严重放射损伤,其安全与防护要求较高;Ⅲ类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使受到照射的人员产生放射损伤,其安全与防护要求相对简单。

    根据《分类》,属于Ⅲ类的射线装置包括医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装置;人体安全检查用X射线装置;医用诊断X射线装置;X射线行李包检查装置;口腔(牙科)X 射线装置;X射线衍射仪;放射治疗模拟定位装置;X射线荧光仪;X射线血液辐照仪;其他各类射线检测装置(测厚、称重、测孔径、测密度等);离子注(植)入装置;兽用X 射线装置;电子束焊机等。

    可见,射线装置广泛运用于医疗、安检等领域,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其安全性和可靠性一直受到大家高度关注。此次出台的《分类》进一步明确了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有利于让公众进一步了解射线装置,破除相关谣言,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分类》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6号同时废止。